石家庄肿瘤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亟待提高

2022-04-19 02:51:58 来源: 石家庄肿瘤 咨询医生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依从性亟待提高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数据显示,国内39.1%的乳腺癌患者未能坚持为期五年的规范化内分泌辅助治疗;Large multivariate model分析表明药物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停药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同SERM类药物的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别。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相关问题引发高度关注。 内分泌药物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提示提前中断患者(2761例)较坚持治疗患者(6008例)相比,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80.7%,P<0.001;依从差的患者(1684例)与依从良好患者(5979例)相比,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和81.7%,P<0.001。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尚缺乏中国人群数据[15]。通过对HR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多中心、横断面观察研究,可了解这类患者的内分泌辅助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患者使用SERM类药物依从性的原因,为SERM类药物使更多的更广泛的绝经前HR阳性乳腺癌患者获益探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预计随访全国6省市的1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及 专科医院的共1,000例乳腺癌患者和100例专科医生。调研内容包括患者的持续用药率、 衡量指标、安全性因素和其他与临床治疗相关因素。 据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袁芃教授介绍,目前,对600多例激素受体阳性,中位年龄40.9岁,术后接受SERM类药物为辅助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5年持续用药率为60.9%,通过对停药原因分析发现,持续用药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为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主要为血脂异常、子宫内膜增厚、潮热、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研究还对患者使用不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他莫昔芬在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比率均高于托瑞米芬,P值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尽管同为SERM类药物,托瑞米芬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他莫昔芬31.93%(p=0.0011)。尤其是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两个重要不良反应即子宫内膜增厚及高脂血症,托瑞米芬同样显著低于他莫昔芬。他莫昔芬由于发生子宫内膜增厚而导致停药的比例高达14.10%,而托瑞米芬只有2.13%(p=0.0001);他莫昔芬由于发生高脂血症而导致停药的比例高达17.35%,而托瑞米芬只有1.42%(p<0.0001)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研究还发现初始使用他莫西芬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换药调整方案的比例较起始用托瑞米芬的患者比例高,而换药后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院内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教授在报告解读会上表示:“许多临床医生遵循最新研究结果及指南,开始在临床工作中推荐患者进行为期十年的SERM类药物治疗,以期进一步减少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术后的复发。但从这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我们距离十年内分泌治疗的理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有近40%的患者未能坚持满五年的内分泌治疗,这么低的持续用药率是超过我们原先预期的。而且从调研的医生问卷和患者问卷对比来看,乳腺癌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之低超过很多临床医生的直觉判断,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我们希望报告能让专家们在乳腺癌患者规范化内分泌治疗达成新的共识,为完善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形成新的依据。” 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与欧美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就发病年龄而言,欧 腺癌高发人群是65岁以后的绝经后人群,而国内目前有约一半的患者仍处于绝经前状态,因此,SERM类药物在国内的应用广泛程度也远超欧美。2013年发表的国内乳腺癌诊疗指南中将他莫西芬和枸橼酸托瑞米芬同时作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选择加以推荐。目前国内仅有国产他莫昔芬;而托瑞米芬则同时存在原研进口产品( ?)和国产托瑞米芬(枢瑞?)等,两者存在由于结晶工艺不同所导致的杂质(E异构体)浓度区别,前者的质量和 更稳定,安全性更优。 作为首批入组的中心负责人、中山医科大学 医院的王树森教授表示:“包括ASCO、NCCN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乳腺癌内分泌的10年长期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及死亡风险。如果降低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那么在药物选择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个理想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案应该平衡达到良好的 和安全性,综合考虑短时效果、经济成本、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