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肿瘤

炎性乳腺癌有什么特点

2022-04-19 18:06:00 来源: 石家庄肿瘤 咨询医生

炎性乳腺癌有什么特点? 今日,普外科病房住进来一个病人,65岁的女性,已经在外院确诊乳腺癌。乳腺外科的钱超主任仔细询问了病史,并对病人进行了查体,看到景象让钱主任进一步明确了诊断:这是一例典型的炎性乳腺癌!而这个病人起初被误诊为皮肤病,经过很长时间的错误治疗,包括中医的推拿、针灸,一直拖到现在才被诊断为炎性乳腺癌。这个看似“来无影”的炎性乳腺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乳腺癌?什么是炎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十分罕见。该病呈暴发性发病,以乳房皮肤的弥漫性红、肿、热、痛和水肿为特征,极似急性炎症,故又称乳腺炎样癌、急性乳腺癌、癌性乳腺炎、丹毒样乳腺癌等。本病来势凶险,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炎性乳腺癌有什么特点?1.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绝大多数乳腺癌病人是以无痛性乳房肿物就诊。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会呈现上述症状。炎性乳腺癌继发炎性病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到皮肤淋巴管,引发淋巴管阻塞而继发炎性改变。因此多以红、肿、热、痛的乳房皮肤症状就诊,仅有50%左右伴有肿块。炎性乳腺癌往往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乳房皮肤增厚变硬,有皱嵴,皮温高,色红紫。少见的症状包括:腋区疼痛、乳头痒、上肢水肿和骨痛等。由于发病急骤,大部分病人就诊较早。但其临床恶性程度很高,由于皮下脉管存在很多癌栓,即便接受了手术治疗,也较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总体而言,其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发生远处转移。2.发病症状极易被误诊该患者在6个月前就出现乳腺红肿的现象,到皮肤科、中医科就诊之后进行很长时间的错误治疗。我们需要提醒的是,炎性乳腺癌较其他种类的乳癌,其早期症状更容易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主要临床症状可有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等。有些炎性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可占据大半乳房,多呈弥漫性浸润,边界常不清,质韧;也有些患者触不到明显的肿块,但乳房整体变韧。临床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炎性乳癌患者,其乳房皮肤可出现充血、肿胀、皮温增高等变化,还可出现橘皮样外观、破溃。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因误诊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急性乳腺炎病变可能较为局限,亦可较为广泛病变颜色呈鲜红,皮肤呈凹陷性水肿病程偏短,可出现化脓症状,经抗炎症治疗后便能好转炎性乳腺癌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外观使用抗菌素治疗后无效因此,对于哺乳期女性,如果乳房出现红肿热痛表现,使用抗生素无效的,要及时到医院找肿瘤专科医生就诊,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尽早发现,及时诊断,尽早治疗。治疗01分子靶向治疗炎性乳腺癌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和误诊,导致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此时,这批患者已经错过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期,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能够在化疗前先行进行病理分子检测,将HER2阳性患者筛选出来,实施靶向治疗,将极大提高疗效,或将为她们开启一条生命通道。HER2又称“人类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参与细胞增殖和分裂。HER2和配体结合之后,就会生下一个坏宝宝“酵素”,刺激癌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在患者体内肆虐蔓延。临床中,常规化疗对HER2阳性的患者效果不明显,更重要的是这类患者比其他类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复发和转移。唯有进行分子靶向治疗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可以证实的是手术后接受以HER2阳性为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的乳癌患者,与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相比,所患癌症的复发风险减少50%,死亡风险减少30%。它除了在早期乳癌情况下有效之外,还能显着改善晚期(转移)情况下的存活。所以,有条件的HER2阳性炎性乳腺癌患者应尽早用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一些炎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初由于皮肤红肿无法接受手术,采用此类靶向治疗方法后,可使局部症状得以缓解,使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幸运的是,这个患者的HER2检测是阳性,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予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第二天,患者乳腺肿胀明显好转,疼痛症状也在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02化疗大多数炎性乳腺癌病人在诊断后几个月内向远处转移(伴或不伴局部区域治疗失败)。因此,可以用化疗作为先导疗法来减少远处转移的失败率,即先行一定时间全身化疗,再进行手术,然后再追加全身化疗。根据这个病人的病理结果,钱超主任经过研究,制定了合理的化疗方案,结合分子靶向治疗同时进行,经过综合的治疗,患者病情改善明显。03手术治疗病程晚的炎性乳腺癌病人,宜应用分子靶向治疗+化疗以获得初步的局部控制,经过如此治疗,对有“可治愈性”希望者,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非“可治愈性”者,则给予以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姑息性”手术治疗。经过规范合理的化疗加分子靶向治疗后,如果该患者病灶明显缩小,可以考虑进行后期的手术治疗。经过这种综合性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