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肺癌患者第二次生命
2022-04-19 14:59:43 来源: 石家庄肿瘤 咨询医生
给肺癌患者“第二次生命”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在 患病率和死亡率排行榜上,肺癌居男性 第一位、女性 第二位,不难看出,肺癌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主要恶性 之一。不仅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这让许多人闻“肺癌”色变。说起肺癌带给人们的恐慌,李鹤成教授更是有着“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说李鹤成教授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是指李鹤成教授作为“肺癌铲除者”,长期与肺癌打交道,从最早的肺癌开胸治疗,到现在的肺癌微创治疗,李鹤成教授一直想把最优的治疗方案带给患者。因为他知道,患者是将性命相托于医生,医生便是患者“第二次生命”的可能。
早治疗
5年生存率达95%以上
面对“肺癌”的诊断,很多人如临“绝境”。确实,在很早以前,肺癌是一个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在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就诊时,往往都已处于晚期,让医生难以“妙手回春”,所以造成了肺癌难治的观念。
实际上,肺癌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及早发现,经过合理的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于乳腺癌的治疗预后水平。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医疗诊断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来就诊并确诊肺癌的患者,已经不是晚期患者而是早期,这样一来,治 果自然好得多。
李鹤成教授说:“ 任何 的治疗相对来说都是晚期差、早期好,对于肺癌也是如此。如何让更多的肺癌患者得到更好的治 果,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早发现,就得益于我们每个人平时的健康意识,以及医疗诊断技术了。”
提升诊断准确率
暴露“隐藏的肺癌”
一般到医院看病,都是有了不适再去的。李鹤成教授说:“ 肺癌不同于其他疾病有早期的蛛丝马迹可循,一旦肺癌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再来就医,通常就是中晚期了,此时治 果很差。那么,没有症状又如何早期发现呢?目前推荐的是低剂量螺旋CT诊断技术。”
X线片是传统的胸部检查手段之一,但对于肺癌的筛查效果并不理想,很难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结节。一项对肺癌筛查的研究表明:
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结节和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为 16%,X线片为 7%;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钙化结节,低剂量螺旋CT检出率为 72%,X线片为 28%。
可见,低剂量螺旋CT有着更具针对性的肺癌筛查价值。 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筛查,一般是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定期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样才有机会尽早发现肺癌,争取比较好的治 果。
微创手术
创伤减小 不减
对于肺癌的治疗,是根据其种类和分期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多采用手术切除方式,中晚期肺癌则要依靠手术联合放化疗等方式进行。而传统的早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是采取开胸方式进行,扩大手术视野,利于 的切除和清扫。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医学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把疾病治疗好,比如 切除干净等,还要求尽量地减小创伤。无疑,开胸手术创伤巨大,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创伤。
微创手术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李鹤成教授曾两次到国外进修学习肺癌、食管癌等胸外科 的微创手术,并把微创手术技术带回国内,带给患者更多希望。李鹤成教授一一解释道:“ 目前对于早期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胸腔镜手术,一种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单孔胸腔镜手术只需要打一个直径3~5厘米大小的孔就可做到早期肺癌的根治;
而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需打3个1厘米和1个3厘米左右的孔,同样可以做到早期肺癌的根治。
两种微创手术后患者均2~3天即可出院,一周后即可参加一般工作。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借助特殊的机械臂、成像和操控系统帮助医生实现更为稳定、精准、全方位操作,十倍放大的立体高清视野,可令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间的界限更加清晰,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对病变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及血管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但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国内还尚属“稀奇”,能开展的医院并不多,能接受的患者也不多。 李鹤成教授补充说:“一是机器人的费用昂贵,患者进行机器人手术的治疗费用也高于普通的微创手术;二是患者对机器人手术的认识还较少。一般来说,相较于单孔胸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创伤更小,适应证多于单孔胸腔镜手术,且操作精准化,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据李鹤成教授介绍,目前瑞金医院胸外科就诊的患者,80%以上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其余20%的患者多由于 体积较大或病情较晚而选择开胸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方式。
快速康复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手术是整个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如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李鹤成教授说:“ 我们科室建立了快速康复制度,术后的每位患者都有专门的康复科医师跟随治疗,比如肺癌术后的患者,康复科医师会一对一地教会患者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正确的呼吸、咳嗽方式,术侧上肢的功能锻炼以及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心理等。
另一方面,比如肺癌术后,常规都是胸腔留置两根引流管,一根是较粗的连接负压胸引瓶的引流管,一个是极细的连接引流袋的引流管,以清除患者胸腔里残留液体、气体及观察引流液情况。我们在微创术后的第一天拔除较粗的胸引管,而保留另一只接引流袋的细管子。这样一来,患者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时不必带着很粗的管子,不仅利于患者方便活动,且仅留一个细小的引流管,不会给患者造成身体痛楚,这样就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在术后早期,医护人员都是鼓励患者早日活动的,因为长期卧床不但不利于机体的康复,还会造成机体的“懈怠”,甚至可能加重病情,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鹤成教授表示,“患病固然是不幸的,作为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患者出具最优治疗方案,让患者早日康复。”最后还要提醒各位,肺癌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吸烟有着很大关系,及早戒烟,永远不晚。
TAG:
上一页:结肠癌转移肝肺癌晚期是不是严重了
下一页:给肺癌晚期者的六点建议
相关阅读
- 2022-04-19肺癌高发全是雾霾惹的祸吸着好空气的歪国仁为啥还易得癌
- 2022-04-19肺癌高发人群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
- 2022-04-19肺癌高发主要有哪三大人群呢
- 2022-04-19肺癌高发中医药治疗独具优势
- 2022-04-19肺癌高发不能只盯着空气污染
- 2022-04-19肺癌高发不得不防关于肺癌的4个小常识早了解早好